前几日,我父亲醉酒后拉着我谈心,不知道是酒后起兴还是愁绪积压太久,向我倾诉了他对前半生的无尽悔恨,悔恨学生时代没有自制力(初中名列前茅,中考前被朋友带着打牌,三个月不眠,因此失利;高中仍名列前茅,又被朋友拉着打乒乓,没下课就跑去占台,耗费大量时间);悔恨早年赚到钱时,没能听朋友劝告进入房地产;悔恨后来发家时,没能及时在深圳买房…父亲微仰着头,泪光不停地闪烁着,“在那个疯狂的、满地是钱的年代,无数个机会从我们面前闪过,然而我一个也没曾抓住。”

父亲的这些话,令我感触颇多。那个撒钱的年代,为什么机会遍地,却不曾抓住过?当然,任何一件事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,马后炮总是容易的。但话说回来,不依旧有很多人脱颖而出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吗?有人说他们靠的是胆量,或说凭的是运气。不可否认,这两者差一个都不行,但笔者认为,更重要的是——认知。与认知同义的,还有我们常说的眼界、格局等。最近有句话在网上传得很火——凭运气赚到的钱,总会凭实力亏掉,这句话的背后也许就体现了认知的重要性。如著名畅销书籍《穷爸爸富爸爸》中提到的,为什么一些运动员、演员等红极一时,短时间内赚到了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,而十几年甚至几年后就传出破产消息(拳王泰森、影帝尼古拉斯·凯奇都是例证)?个人认为,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是认知(眼界)的不足。打一场拳或拍一部戏就能拿到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,相信绝大部分人此时都难以压抑自己的消费欲望,对于出身普通的人而言,更是会出现报复性消费,于是买豪车、置豪宅…不出多久,现金流就为负数了。而对于极少数的另一部分人,他们有更高的认知、更远的眼界,则可能用这些巨款继续创造正现金流(买房买车多数时候都属于负债,即负现金流),进而持有更多的资产。

那么,作为普通人的我们,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眼界呢?又怎么才能把握时代的机遇呢?《深度思维》这本书也许就给出了答案。这本书给出了几种思维技术和思维格局,配以普通人的事例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。下面简单谈谈我读完本书的感受。

文章首先提到了思维链 。思维链的形式很简单,就是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连续追问,从而推测事物的未来走向(5so思考法),或探究问题的本质根源(5why思考法)。别看其思想和步骤极其简单,但结果往往令人吃惊!比如书中的例子,如何解决墙被腐蚀的问题——只需关上博物馆的窗帘! 这便是 5why思考法的威力,而普通的思考往往很难达到如此大的跨度。5so思考法同样令我震惊,书中有个精彩的真实案例:上海自贸区要成立了,so?——上海本地的贸易公司业务会繁荣,相应公司的股票一定上涨,so?——物流业务肯定也会被带动,物流公司的股票也值得购买,so?——物流繁荣,港口也一定繁荣,so?——集装箱租赁业务也肯定火爆…最后事实证明这一逻辑链完全正确,少量窥探先机的人则赚得盆满钵满。
既然这种简单到人人都会的思想方法能展现出如此巨大的威力,那为什么实际中,受益的人少之又少呢?个人认为,是因为没有刻意训练。方法再厉害也没有用,只有形成本能,当任何问题发生时,第一时间用这些方法思考问题,才能发挥作用 。而想要形成本能,就需要我们刻意训练,每当遇到问题,都先问自己,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或角度来解决,久而久之就可形成本能。

接着提到了换位思维 。额,这还需要说?俺小学就学会了换位思考!小时候,一个小姐姐护士给我扎针,扎错了好几次,紧张得从脖子红到了耳朵,但我没怪她,因为我换位思考,如果我作为一个实习生护士,连续扎错了针,心里该多么紧张和难受啊!所以需要体谅和理解,想到这,我还安慰了这位护士,果然,一下就扎对了…呵呵,首先,这篇读后感不是小学课文;第二,换位思考不仅用于感受和体谅他人,在营销或其他领域也常有应用。还是书中的例子,一旅行社针对高压力的白领群体推出了一款旅游路线,广告语有以下两个:

  1. 风光无限,畅想人生
  2. 你是愿意待在沉闷的办公室里勉强安慰自己小点压力,还是愿意躺在大理洱海边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?

高下立判。显然,第一个广告语是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描述的,这并不能和白领们产生共鸣。而第二个广告语则是站在白领的角度来考虑的。想想,将自己放置于沉闷、阴暗的办公司,耳边嘈杂声不绝,满屋缭绕着对面男同事呼出的二手烟,桌面上堆满了待处理的文件…此时,你不经意抬头,看见了电脑上的第二则广告语,一幅蓝天白云,海边沙滩的画面立刻出现在你的眼前——OMG!去他妈的工作,这洱海我去定了!

当我们面向的对象是人时,换位思考几乎是不能避免的记住,谁能引起共鸣,谁就能赢得了客户的心 。任何时候,问自己一句:如果我是他,我会想什么?我会做什么?每一份直击人心的文案策划,每一次打开局面的商业谈判,每一个引爆用户的产品设计,背后都对应着成功的换位思维。
另外,换位思考的一个精彩应用是爱德华·德·博诺博士提出的六顶思考帽,有专门的一本书——《六顶思考帽》详细介绍了该思想。六顶思考帽是利用换位思考,站在六种极端的角度来分析问题,最终得到一份最优的答案。后面有时间再阅读此书并另写读后感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
在可视化思维一章中,文章提到了一种重要的时间管理原则——容易的事先做,重要的事先做 ,经过大量实践,该原则被认为是解决拖延症的不二良方。嗯?就这么个小原则就能解决我多年的拖延症?这也太小看我了吧!再容易的事我也能拖…当然,这并不能解决你的拖延症,因为作者犀利地指出,这种时间管理原则最大的问题,在于如何评价事情的容易或重要程度 ,就这点,我深有同感!很多时候,我在评价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或可能性时,总会直接脱口而出:这件事有 80%~70% 的重要(可能)性!喔?70%~80% ,这些确切的数字是怎么得到的?计算得到的?还是调研得到的?又或者是随口一说?很显然,只是随口说说。通过这种模糊不定的评价标准来决策事情的先后,自己本身也会对其产生怀疑,所以当然就不会严格遵守。因此,作者就提出了一套评价标准:

有了这样的确切的评价体系,我们就能够更客观地估计事件的优先级。你甚至可以对以上某一角度加权。注意,一旦决定实施这一评价体系,就必须时刻遵守它的结果。比如,算出 A 事件的优先级大于 B 事件,但你自己更喜欢 B 事件,所以你就违背了这一结果,直接先做 B 事件。长期这样违背只会降低这一方式的权威性,直到最后形同虚设。当然,你完全可以将喜爱程度也加入到这一体系中,并对喜爱度加权。

令我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秘籍型思维 。秘籍型思维是指,当我们探寻一个人是怎么成功的,或怎么才能做成一件事,最终会将原因归结到某种秘籍——职场能力、个人背景、贵人相助、思维方式…实际上,这种秘籍型思维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,我们将原因归结为一点,却忽视了别人在其他方面所作的努力。拿我自己举例,高中时,我一直对数学的奇技淫巧很感兴趣,花费大量时间去追求所谓的秒杀方法,基础却没能重视,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——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,高考数学成绩给了我一记耳光。更重要的是,直到大学,我都没有再提起过对数学的兴趣,甚至对其反感和厌恶,我想,这可能会成为我的一生之痛。
秘籍型思维将复杂的东西过于简单化,企图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秘籍去代替复杂的成功规律,而对其他方面的因素视而不见。 所有成功都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,单一考虑某一个方面,则有可能使得我们将鸡蛋全部放入一个篮子,增大了事件的风险性。

与秘籍型思维相反的是思维方法是全流程优化。全流程优化的最诱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复利性。爱因斯坦曾说,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。全流程优化是指,将一件事情拆分为多个步骤,如果你每个步骤都做得比别人好那么一点,则成效则可能是别人的几倍!这是真正的在平凡中创造伟大!还是拿书中广告软文的例子来说明:
文章标题 --> 正文内容 --> 商品软文 --> 链接跳转 --> 店铺页面 --> 支付界面 --> 收获评价
富有吸引力的标题能够带来更多流量,这是第一步;正文内容不会直接谈到商品,而是做一些铺垫,这里必须保证足够吸引读者,或者和读者引发共鸣,这是第二步;接着是商品软文,这里需要承上启下,展现商品用途,需要足够打动读者;然后,读者可能成功被你的软文打动!ta尝试点入链接…
在以上步骤中,其他几个步骤你可以很容易地优化,比如将店铺页面装饰得漂亮些、评价反馈服务再做得到位一些…那么,链接跳转和支付页面该怎么优化呢?实际上,这两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点,也是很容易丢失客户的点!拿我自己的感受来说,当我点击跳转链接后,经常会提示:“请复制该链接,并在浏览器中打开”,而这会极大地消耗我的耐心和冲动。本来这些软文广告就是在消费我们读者的冲动,而这些冲动都被繁琐的跳转链接给消耗了,还谈什么购买呢?对于支付页面,我也常有体会,很多时候下定决心要购买商品了,却发现没有微信支付,而只有支付宝支付,这每每令我相当恼火。
话转回来,如果我们将每个流程都优化 20%,那么 1.27=4.291.2^7=4.29 ,你收获的成果将是别人的 4.29 倍!而你多做的努力只有 20% !这就是复利的威力。因此,重视每一个细节,是我们成功的关键!

接着书中讲到了生态思维,生态思维侧重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。《浪潮之巅》一书中介绍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个著名生态链——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公司吃掉硬件带来的全部好处(比如你内存越大,那我软件也刻意占用越大的内存),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和戴尔等公司收益,而这些计算机制造商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厂商订货。在这条链上,相应公司的股票先后都会上涨,因此华尔街的投资者们都知道,如果微软的开发速度比预期的慢,软件的业绩不好,那么就一定不能买英特尔的股票。这些投资者们就深谙生态思维和逻辑链的威力。曾经在知乎上还看见一句令我印象很深刻的话:如果大家都知道某个产业赚钱,那就一定不能再挤进去,那怎么办呢——进入这个产业的上游产业。这也是一种生态思维的体现。生态思维下还有几个著名的模型:淘金模型、森林模型和平台模型
淘金模型的底层考虑是共生——如果恶龙太强,那就当恶龙的马仔!额…说错了——如果对手强大如河马,那我们可以成为牙签鸟!淘金模型来源于全球著名牛仔裤制造商李维斯。在疯狂的淘金热下,想要继续挖到大金矿已经几乎不可能,但大量的挖矿工人需要结实耐磨的裤子,聪明的李维斯便开始在金矿附近买起了牛仔裤,从而发展成了后来的著名牛仔裤品牌。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为大量捡贝壳以求珍珠的人们提供坚实的橡胶手套。
森林模型强调的是错位竞争;平台模型则是为大量竞争者提供平台,而自己则成为平台的收益者。这些方法和事例看似简单,实践起来仍有很大难度。

文章最后提到的是大势思维。文章有一段很漂亮的话:

古代诗人罗隐说: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远去英雄不自由。”
荀子说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
小米创始人雷军说: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。”

这几句话都是对大势思维的例证。20年前,中国的富豪大多数是搞矿产的;10年前,中国富豪大多数是搞房地产的;现在,中国富豪则大多数是搞互联网的;那么可以预测,未来几十年,中国的富豪可能是发展人工智能或自动驾驶的。身为普通人的我们,又该如何发现并利用趋势呢?其实,趋势下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规律,而文章中则给出了三条强大的规律——马太效应、科技进步和人口变化。这三条规律能够压制其他任何心理学或经济学规律,值得我们重视。

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,限于笔者精力有限,就不再总结了,详细还请各位细品此书,定能有所收获。

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,共勉。